欢迎访问黑龙江科技大学学工部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黑龙江科技大学“四一四可四结合”心理健康“百日会战”工作方案

作者: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6日 16:35  责任编辑:李鎛洪  来源:学工部   点击数:

为落实学校《学生危机专项案例分析研讨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心理问题发现和识别能力,及时进行危机事件预警、处置预案和有效干预,建立有效工作措施,实现学生心理问题可感、可查、可知、可控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未来工程”摆上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学习、人际、情感、网络、家庭生活等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强化协同育人,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心理键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状态,强化工作作风,将教育、管理、服务、心理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心理问题的识别、预防、干预能力和水平,破解心理问题难题,打开学生“心结”,攻破心理问题“最初一公里”,建立长效机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

三、组织保障

组 长:邬承斌

副组长:宋玉彬、刘庆华、杨凤娟

成 员: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全体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执行力

1.执行“一日一汇报”制度。按照“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工作网络体系逐级进行汇报。具体流程:寝室联络员通过日常观察掌握本寝室学生情绪明显波动、失眠噩梦、考试挂科压科、家庭变故、沉迷网络、夜不归寝、旷课、恋爱受挫等特殊情况上报给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委员通过对寝室联络员上报的学生特殊情况进行汇总并核实后上报给年级辅导员;年级辅导员对班级心理委员上报的特殊学生汇总情况进行分类处理,筛选出有明显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情况的学生,上报给心理辅导员;心理辅导员对这些学生进行初步访谈评估后,将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上报心理中心,由中心根据上报情况,酌情采取与心理辅导员、年级辅导员一对一交流或与学生一对一咨询等方式进一步评估后,将指导意见反馈至学院。

2.执行“一周一诊断”制度。每周定期召开特殊学生群体专项工作汇报会,由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汇报本学院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特殊学生群体以及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工作措施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心理中心结合每周学生心理咨询情况、每日排查结果和不定期督查学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汇总后,对相关学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由学院进行跟踪反馈。

3.执行“一月一汇总”制度。每两周要将《学生异常言行情况汇总表》的学生“身心问题及情绪、行为等异常表现”进行更新,同步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中的相关内容。心理中心依据学院报送的《学生异常言行情况汇总表》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指导心理辅导员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建档、跟踪和随访。学院要不定期与心理中心反馈学生身心动态情况,同步做好日常的教育、管理、服务、心理疏导等工作,并在每月末(30日前)对这些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一次汇总。

4.开展一次“百日会战”,守护校园安全底线。全体班主任要保证在百日内与班级的每一名学生至少谈心一次;全体辅导员每天要与一名特殊学生进行谈心;学生工作人员在值班期间每人至少深入一个寝室与学生交流谈心;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每天至少与一名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朋辈预警作用。在谈心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问题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帮扶,发现学生中存在异常情况时要第一时间告知学院,同时做好情绪疏导和安全防护。

(二)改进工作方法,夯实工作基础

1.增强工作感知力,做到心理问题“可感”。各学院要将“性格内向、情绪波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适应困难、睡眠困难、认知消极偏激”的学生作为“可感”的排查内容,通过对学生的谈心谈话、班团活活动、寝室走访等形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准确感知特殊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2.增强工作鉴别力,做到心理问题“可查”。各学院要将因“季节变化、学风预警、严重违纪等情况所导致的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的学生和“开学前后、新生入学、考试前后、毕业前夕、择业阶段、春秋两季”等特殊时间节点作为“可查”的排查内容,通过日常观察、跟踪反馈、特殊节点主动联系家长等形式,及时掌握和甄别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到校,转介至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和治疗。

3.增强工作洞察力,做到心理问题“可知”。各学院要将“家庭结构不健全、经济状况不良、亲子关系紧张、心理测量阳性、面临学业预警、考研就业压力大、夜不归寝、在外租房、网络家访不畅、近期感情受挫等情况作为“可知”的排查内容,通过心理状况“多项因素”交叉筛查、评估和甄别,形成特殊学生“分门别类”大数据,及时进行危机事件预警。

4.增强工作执行力,做到心理问题“可控”。学校要将“学生主动求助意识强烈、学生朋辈队伍及时有效预警、校院合力成功转介治疗、家校协同育人作用充分发挥”作为“可控”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结交同班、同组织、亲朋好友“三个朋友”,拓展心理问题排查视角,增强朋辈支持力量;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三支队伍”育人作用,增强师辈引领效应;完善“三个机制”建设,精准建立“一生两档”,做好家校医协同服务,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心理育人,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

(三)强化体验教育,提升工作效能

1.微观着手与宏观着眼相结合。将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到日常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守护天使百天行动”班级团体活动、“最强战队”团体活动、心理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朋辈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关爱、相互支撑,提升学生心理温度和成长动力,形成健康向上、友爱互助的集体氛围。

2.劳动教育与参与活动相结合。各学院要将劳动教育与参与活动相结合,以劳动教育为契机,依托公寓文化节与“三来”525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月,教育引导学生融入到学生群体活动中,在参与活动中增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有效形成自我心理保健的自觉性、主动性,真正达到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

3.情景模拟与校园生活相结合。各学院要将情景模拟与校园生活相结合,通过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主题辩论赛、“吐槽”卡制作、“解忧杂货店”心灵放飞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将烦恼说出来”,增强校园生活的积极体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善于自我调适”的良好心态。

4.室内宣泄与户外运动相结合。学生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为情绪加油”宣泄体验和“与鸭梨say goodbye”心理沙游成长体验活动,各学院也要立足本单位心理品牌特色活动,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户外活动中,引导学生“让身体动起来”,在室内宣泄和户外运动过程中,释放心理压力,舒缓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五、工作流程

(一)各学院通过开展每天的学生异常言行信息排查与报送工作,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异常言行情况,准确预判异常言行程度,迅速按照“寝室心理联络员-班级心理委员-年级辅导员-学院心理辅导员-学生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信息报送渠道,逐级上报。

(二)学生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及时对上报的学生异常言行信息进行评估并反馈对重点关注学生的指导意见。

(三)心理辅导员按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指导意见,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建档、跟踪和随访,定期和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反馈学生情况;年级辅导员要对其进行日常的教育管理与帮扶,做好周谈话记录和相关文字记载并存档。

(四)如遇突发状况,可直接报学生处管理科和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根据工作措施做好学校要求的“规定动作”,同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本单位工作实际,设计好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心理健康工作“自选动作”,营造心理育人氛围,增进良好师生关系,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成效。

(二)提高认识,综合管理。各学院要结合工作实际,落实主体责任,全力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要将学风建设、日常管理、贫困资助、寝室建设、奖励处分、心理健康等结合在一起,保障学生思想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网络安全、校园安全。

(三)精准复盘,认真总结。各学院要防微杜渐,构建学生工作大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追踪心理健康状况,总结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确保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上一条:【党史学习教育】学工部全体党员赴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条:【党史学习教育】我为学生办实事 | 学生处规划公寓场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哈尔滨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 P.C:150022  黑ICP备05006845号


Copyright © 2020 黑龙江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