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科技大学学工部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四史学习|国际教育学院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总结

作者:宋烨  发表时间:2021年03月01日 09:40  责任编辑:李鎛洪  来源: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全院师生学好“四史”。按照学校《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黑龙江站)的通知》通知要求,国际教育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动员,围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开展系列活动。

一、凝聚力量,组织领导有高度

国际教育学院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齐秀强为组长的学习“四史”工作领导小组,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规定动作,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必选内容。针对学习教育形势及方式,学院召开党委会专项研究部署,针对师生党员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同时,学院将学习教育与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进一步发挥支部战斗力。

二、双量发力,宣传动员有广度

“四史”学习教育是学院党委教育引导学院师生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的有效途径。学院通过党委会,党委理论中心组,党支部书记会议,支委会,党员大会等途径,层层传递,人人动员,第一时间将学习任务和要求传达给全院师生。同时学院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相关活动和内容,为学习“四史”营造浓郁的氛围。通过对“四史”的学习奋力走好思想上的“长征路”。

三、活动多样,组织落实有速度

一是云端学习强信念。通过组织师生党员登陆“龙江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官方微博收看名师讲堂,从更深层次了解和学习“四史”,了解当前发展形势、今后努力重点和长远目标。使广大师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宽、理论素质进一步提升、使命意识更加强烈,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通过积极组织竞答争先活动。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在线”的海选PK,通过宿舍打擂、校内竞答、校际对垒等比赛活动,提升师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是网络研学促提升。通过组织学院师生线上参加“龙江四大精神、龙江高校博物馆线上研学巡展”活动,充分利用网上提供的龙江四大精神学习资源,开展深入的学习,并线上进行学习体会和思想交流,更加充分发挥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学院师生在重温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在缅怀先辈中传承红色基因,在镜鉴比照中反思差距不足,在抚今追昔中激发昂扬斗志,切实将初心和使命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干事创业担当,争做廉洁表率的具体行动中。

三是主题党日重实效。1月24日,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会上,结合全体党员线上“红色走读”发源于黑龙江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优秀精神的领会,并邀请来自龙江各地的党员从个人成长经历及所见的家乡变化讲述了个人见证的扎根于龙江的文化内涵。学生党员纷纷围绕自己的学习心得分别讲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等人物的典型事迹的“英雄”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沧桑巨变、辉煌成就背后的奋斗历程的“复兴”故事;聚焦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艰难创业和重大创造背后的宝贵经验的“创新”的故事;社会主义运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的“信念”故事。结合对“四史”的学习心得及要努力的方向等方面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四是创新学习增本领。通过积极发动学院学生参加“知信行”大型思政融媒体活动。学院学生围绕青年学生讲“四史”,纷纷用说唱、微课、谈体会、话人生等形式,把讲好“四史”故事和当前发展形势、新时代的发展变化、身边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了“四史”学习新篇章。

四、亮点纷呈,学习教育有温度

一是采取自学和领学结合进行的学习形式。在开展“四史”和“龙江四大精神”学习这些理论性内容时,学院学生以党团支部为单位,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领学相结合,通过一人一讲的学习模式,做笔记、写心得的学习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消化和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主题党日增进教育效果,通过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将学生党员个人分享故事及交流心得和感想的形式,充分发挥集体思维,进一步丰富了四史知识,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是“四史”宣讲讲师选拔。在开展百名大学生讲“四史”的活动中,学院通过选拔大学生讲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结合观看大学生讲“四史”后“集中备课”交流心得感悟,形成更加优秀的讲义,更加出色的大学生讲师,促进学院学生理论学习的共同提高。

上一条:四史学习|经济学院开展四史活动总结篇
下一条:四史学习|电气学院开展“四史”教育活动总结

哈尔滨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 P.C:150022  黑ICP备05006845号


Copyright © 2020 黑龙江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