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新年假期匆匆而过,新的校园生活即将按下开始键。
面对新学期序幕即将拉开,同学们是否还在留恋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是否又对新的学期充满期待?此时的你,难免会存在复杂又矛盾的心理。
那么,该如何调整心态更好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面对即将打开的学校大门,你们准备好了吗?
为了帮助你应对“开学综合征”,做好假期与开学的衔接与过渡,请收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准备的这份“开学心理调适小锦囊”。
一、防疫心理篇
01“五心”防护法
华南师范大学刘学兰教授提出“五心”防护法。
放心:相信学校环境的安全
齐心: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用心:用心学习防护知识
耐心:耐心遵守防护规定
爱心:随时随地传递爱心
为确保安全复学,学校做了一系列安全防护工作,包括14天以上的教职工及学生健康状况排查,定时的教室、宿舍、食堂清洁与消毒工作等,制定了错时分批上课、就餐制度,将疫情蔓延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02注意力放在可控的事物上
很多同学可能会担心回校后人员密集不太安全,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什么都不怕”反而是不好的,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醒我们保护自己。我们可以试着集中注意力在可控的事物上,比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按时作息,适度体育锻炼,同时加强营养,勤洗手,勤通风,保障好个人睡眠。
二、开学准备篇
01调整生物钟,作息有规律
主动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提前调整生活节奏。开学之后,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上。有意识地调整生物钟,规律作息。
02返程有规划,防疫不能少
做好返程规划,几时回,怎么回,内心有数就不慌。及时了解学校返校政策,做好健康监测。入校后,积极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03装备置办好,学习有保障
准备好回校的行李,置办好开学的装备。书籍文具生活用品通通打包。假期没有返乡的同学可提前准备好返回宿舍居住的物品,也可以趁此机会重新收拾整理自己的个人物品,做好断舍离,为新学期减负。
04开学有仪式,学习有力量
给开学增添仪式感,除了整理行囊,不妨给自己准备一份开学小礼物,激励自己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建立“心理缓冲期”,提前告别“假期模式”。离家返校的同学可以自己动手做一道菜或者一个甜品,给家里人尝尝。假期没有返乡的同学可以约上三五好友,聊聊新学期的计划与目标。
05制定新计划,学习有目标
做好新学期的计划,可包括学习、运动、人际、社会实践等,设立踮踮脚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每个目标都有可操作的行动路径和措施,并梳理实现目标可运用到的资源。
三、情绪调节篇
01学会接纳负性情绪
临近开学,我们很多人可能会感受到内心不同程度的波动,往往百般滋味在心头。
可能是对即将结束的寒假生活感到不舍,也可能是对寒假未能好好度过的不甘和后悔,也可能是对返校后有可能要面对的各种新挑战感到一丝焦虑和有压力,还有可能是为自己心头的“表白计划”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无论你体验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你都可以告诉自己,在开学前出现类似的情绪波动都是正常的,是暂时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反应,就不会反被情绪控制和左右,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倾诉。
02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如果当你觉察到自己有一些情绪波动,可以留意这些情绪想给你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它其实是在告诉你,你有什么样的需求、期待和愿望?不妨试着把这些需求、期待和愿望写入自己2021年的行动计划里,把自己的焦虑情绪转化为行动动力。
03科学掌握调节方法
情绪调节方法有很多,运动、呼吸放松、合理宣泄、自我暗示、换角度看问题等等,同学们可以多去尝试,掌握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四、人际关系篇
01 Hi,好久不见~
返校时不妨带一些家乡的土特产或零食,借此打开话匣子,或者一起回顾之前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寒假期间的趣事、新学期的计划安排等等,寻找共同话题,快速熟络起来。
02掌握人际交往小技巧
①给对方表达自己的机会,关注别人的想法和心理感受,真诚的关注别人,学会倾听。面对面的发微信给也许更容易让我们学会倾听。②学习用眼神、动作、姿态等非语言沟通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别人的欣赏、认可、友好和善意。比如点头,微笑,友好的重复模仿别人的动作。③共情和理解。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理解别人的感受。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对待事情和人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接纳,才能更加包容。例如返校后宿舍居住,同学们要接纳并适应相对不自由的空间,尊重室友们的生活习惯,尊重彼此的差异,相互理解和谦让。
五、身边资源篇
成长的路上难免有困境,希望大家遇到困难时,不要独自承受痛苦,及时咨询老师寻求专业帮助,无论在学习方面,作息安排方面还是自我情绪的调适方面,都可以向辅导员,同学或者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老师们求助,我们一直在你身边。
心理中心联系邮箱:
马老师:3461619323@qq.com;
李老师:2169330134@qq.com;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通过如下相关心理支持资源获得专业的支持: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
400-967-8920(24小时)
*黑龙江省高校心理专家热线:
15546080012、15546010012
*清华大学公益心理服务热线∶
400-680-6101 (24小时)
新学期线下心理咨询预约方式请留意后续的通知。